Friday 20 May 2016

DAY 6, Understanding Dong Yuan Acupuncture Needling - CMASA wechat group study

《东垣针法》 CMASA 微信群讲座 第6天

copywrite@ Binbin ZHANG,  
张彬彬( UTS.  PhD candidate) 解释


KEY WORDS  headache, acupuncture, qi-movement


Abstract: When people has qi stagnation on the head, people use TIAN ZHU and DA ZHU, if not working well, we take TONG GU  and SHU GU.




[原文]气在于头,取之天柱,大杼,不知[1]取之,足太阳


荥、俞(通谷、束骨)。先取天柱、大杆、不补不泻,以导气而已。取


足太阳膀胱经中,不补不泻,深取通谷、束骨。丁心火,己脾土[2]


穴,以引导去之。


【校勘】


①知:原作“足”,据《灵枢》五乱篇及《脾胃论》卷中改。


【注释】


[1]不知:《方言》卷三:“知,愈也。南楚病愈者或谓之知”。


“不知”在此作“不愈”解。


[2]丁心火、己脾土:丁和己,系天干之名称。丁为南方,属


五行中之火,在脏属心。已,代表中央,属五行中之土,在脏


属脾。


【语译】清浊之气,乱于头时,应取天柱、大杼二穴。无效


时,再取足太阳经之荥穴(足通谷)和俞穴(束骨)。当先针天柱、


大杼时,不补也不泻,只用通经导气之法即可。刺足太阳膀胱经


的通谷和束骨时,也不补不泻,但需深刺。同时补“我克”(水克


火)的心之原穴神门,泻“克我”(土克水)的脾之幕穴章门,用引

经导气之法以去除外邪。








天柱


人體以頭為天,頸項猶其支柱,穴在頸上,故名「天柱」。凡病頸項痛痿,不能支持頭腦者,謂為天柱骨折,絕症也。小兒有患之者,刺本穴或能得救。《針灸大成》云:「治頭風、目眩、鼻塞、項強諸病。」以穴位之所在也。


大杼


椎骨橫突,形秩整齊,有如織機之杼篦,古稱椎骨為杼骨,上椎尤大,本穴在其旁,故名「大杼」,即岐伯所謂:「背中大腧在杼骨之端。」馬元臺謂:「大腧,大抒穴也。」古聖謂為穴在杼骨之端,為手足太陽及督脈三經之會,故先哲遵之稱為「大杼」。考風府傍近諸穴,其治多關於風。


按:針灸穴位命名,當在《內經》成書以前,故有疑《內經》之書出自戰國雜家之手,追述軒歧之遺事耳。

束骨

束,聚也,又縛也,即約束也。足小指本節,曰束骨。其骨並排疏散,可受拘束。因本穴位於束骨之側,故名本穴為「束骨」。

通谷

通,洞達也。谷,陰象也。本穴以下為「至陰」,張隱庵謂本穴:「通於足少陰之然谷,故名通谷。」更以本經至此接近陰經,亦符谷為陰象之義。






作者认为,头痛的治疗要根据病邪的具体情况,先取天柱和大杼通经导气针法,再接束骨和通骨穴接经气。同时,根据情况补母穴心经的神门和子穴脾的募穴 章门,补母泻子。共勉。






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