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iday 20 May 2016

DAY 7, Understanding Dong Yuan Acupuncture Needling- CMASA wechat group study

《东垣针法》 CMASA 微信群讲座 第7天

copywrite@Binbin Zhang

张彬彬( UTS.  PhD candidate) 解释




KEY WORDS  acupuncture, needling, qi-movement


Abstract: "Inducing Yang from Yin" is the main discussion topic in this paragraph. It shows us how to do this needling and some reasoning.  
 


[原文] 气在于臂、足取之,先去血脉,后取其手足阳明之



荥、俞(二间、三间,深取之;内庭、陷谷、深取之)。视其足臂之血




络尽取之,后治其痿厥[1],皆不补不泻,从阴深取,引而上之。上者出


也,去也。皆阴火有余,阳气不足,伏匿于地中者,荥血也。当从


阴引阳,先于地中升举阳气,次泻阴火,乃导气同精2之法。


【注释】


[1]痿厥:是痿证和厥证的合称。证见手足痿软无力而不温。


[2] 导气同精:用深刺之法,从下焦引导营气上行于阳,使伏


匿之阳气引向体表与四肢,使人体表里阴阳平顺。此治法叫“导


气同精”之法。


【语译】气乱于臂与足的,首先应疏通其四肢的血脉,再取


手阳明经荥穴、俞穴(即二间、三间),应行深刺,还要取足阳明胃


经之荥穴、俞穴(即内庭、陷谷),亦行深刺。尽可能取其足、臂的


血络,然后行手法治其痿厥之症,均不补不泻,宜深刺引气上行,


使表寒得以祛除。因营血沉伏于里,所以应行“从阴引阳”之法。


先从深部提升出阳气,然后再泻阴火,这就是所说的“导气同精”

之法。





二間

本穴一名「間谷」,穴在次指內側,爪後第二節後,故名「二間」。間,隔也。治症略同合谷。

三間

本穴一名「小谷」。穴在次指內側,爪後第三節後,故名「三間」。二間、三間均與合谷交會,故二穴治病,均與合谷略同。三間別名小谷,二間別名間谷,以其次於合谷也。





陷谷

穴在足跗、內庭穴之後,歧骨凹陷處,故名「陷谷」。此上四穴,俱治頭面胃腸等處之疾,蓋以本經外循之線,發端頭面,內循屬胃絡脾,兼通二腸也。

內庭

門內曰庭,主屋正室亦曰庭。本穴之下為「厲兌」,「兌」於《易經》為口,為門。本穴猶在門庭之內也。又其所治症,多不在穴位近處,而在頭腦腹心者居多,是其功用有關於內也。於體則庭,於用則內,故名「內庭」。







张彬彬认为,《东垣针法》中多次说到“从阴引阳”的方法与“导气通经”针法,与第一天我们学到的针法相似,都是从深部提升阳气引邪出表的方法。针法的变化,都要抓住得气。


另外,我们在临床中常常提到“治痿独取阳明”,包括手阳明和足阳明,当遇到痿证。我们首先要想到阳明经,行“从阴引阳”的方法,比能效如桴鼓。而更多的是大家在临床治疗中仅仅能想到的是手足三里,四关等等,并不深入理解其中的原因。


李东垣本是“金元四大家”中的“补土派”的代表,因此,在他的《脾胃论》中,对于脾胃病的治疗和理解也相对更加深入。同样的,东垣派在调节脾经和胃经方面也有一些读到的见解和方法。


文中“皆阴火有余,阳气不足,伏匿于地中者,荥血也。”的意思是当阳气不足,无力鼓动气血,那么,在深部常常会有营血伏在深部,也就是说,很可能是有我们很难看到的更深层次的淤血。因此,治疗的时候,我们也要考虑如何促进深部的血液循环,也可以说是营血循环,诊断方面有可能会见到瘀血证的舌苔和脉象,这是,我们在治疗中要导气通经。




所谓导气同精,即用深刺之法,从下焦引导营气上行于阳,使伏匿之阳气引向体表与四肢,使人体表里阴阳平顺。此治法叫“导气同精”之法。


针刺手法的精妙在于变化。有补,有泻,有通,此处为“通法”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